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27|回复: 3

[推荐] 系列报道(二)“ 难侨妈妈”许丽华

[复制链接]

8

主题

3

回帖

268

积分

高中生

积分
268
发表于 2009-4-4 01: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新思维  助侨脱贫   [BR]     198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迅猛的一年,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处处招工用人。许丽华和难民办的同事拿着中央与省政府的红头文件到处请求有关单位安排归侨子女就业。用人单位却只愿意招收有基本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才,旅游外贸部门则只招收懂印尼语、越南语的翻译人员,还特别要求懂讲会写。安置处难民办的干部认为用人单位歧视“乡下人”,对难侨难民子弟筑起“铜墙铁壁”。许丽华却笑着说,这个“铜墙铁壁”筑得好,破了我们的旧思维,让我们懂得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我们的归侨子女虽有许多优点,但确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办职业培训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能,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岂不两全其美吗? [BR]  [BR]     时值全国难民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务院难民办主任徐留根、国务院侨办的负责人都来到广州。许丽华敏锐地抓住这一难得时机,争取中央领导的支持,取得办班经费。她花费精力,将办培训班的设想、内容、预算都做足了方案: [BR]  [BR](一)   职业技能培训班,招收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归侨难民子女。培训专业有:电脑操作、财会、文秘、摩托车、家电维修;服装设计、裁剪、制作;厨师、点心师;酒店服务员、保安员。聘请专业老师按职业学校的标准授课,考试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 [BR]  [BR](二)   外语(印尼语、越南语)大专班,学制二年,以高中毕业的难民子女为招生对象,委托广州外语学院按大专生标准开班。由学院授课,考试合格者由学院发给结业证书。 [BR]  [BR]学费、杂费全免,伙食费按标准补贴50%,两个班由省难民办组织管理,学员毕业后亦由难民办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每年经费约50万元。 [BR]  [BR]     徐留根主任看了方案,大加赞赏,答应拨出专款解决经费,承诺找联合国难民署支持。他还要许丽华把把这个方案拿到全国难民工作会议上汇报,借广东的“东风”促进各省安置难民的工作。 [BR]  [BR]     徐留根回到北京,随即找联合国驻华代表卡彭特谈广东办培训班的事,卡彭特听后,颇为激动。原来卡彭特童年时代曾听过老父亲训话:“与其给你钱,不如给你教育。知识才能给人一个美好的未来。”卡彭特的父亲果然安排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因此,他迅速批准了广东办班的方案,为此每年拨款7万~8万美金,为成立培训中心又拨款30多万美金。中央财政部也拨款100万元。 [BR]  [BR]     办培训班一事从此一路绿灯。从1989年4月第一期开学,到1999年10年间共办了83期,受培训的归侨难民子女总共4800多名。由于培训中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制度,学员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水平扎实,上岗后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加上他们在农场培养了勤劳、朴实的良好习惯,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用了一批人后继续要人,有的闻讯而至前来招人,原来自办培训的,也转为要求他们按计划按时间输送人才。一时间给归侨难民子女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BR]  [BR]      广州华厦大酒店是四星级酒店,用人要求甚高,但它从培训中心招用了近百人,有的上岗不久就当上了领班或部门经理。 [BR]  [BR]     培训中心委托广州外语学院办的印尼语和越南语大专班,两个班共82人,学习成绩与品德考核全部优良。这些学员从小就懂得印尼及越南语,兼有海外关系,受了专业培训后,随即被本省及外省外贸与旅游部门“抢走”。 [BR]  [BR]     学习印尼语专业的难民孩子余文辉说,他先在一家国有旅行社任职,后来自己当起老板经营旅行社,雇有职员4人,个人月收入2万多元,现在广州买了房子、娶了妻子、有了车子。其余81人半数以上境况与他差不多,另外半数人也在国有企业任一官半职,经济收入稳定。 [BR]  [BR]职业培训班一共完成培训5800多人,其中在城镇就业和落户的有5046人。 [BR]  [BR]     许丽华由此得到启发,从此更注重把培训中心从广州市办到农场,培训对象是留在农场务农的归侨难民,培训内容为经济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畜牧饲养与管理。自1977年开始至2006年在农场共办了60期培训班。教师则请省市极在农业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培训班在田头、饲养场,人对人、手把手授课,按选种育种、剪枝留枝、选花催花、留果保果、基肥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科目进行授课,几个关键时段请老师到现场实地指导。 [BR]  [BR]     有个学员叫张贵立,种了13亩蜜柚,4年了也不结果,正犯愁时老师上门为蜜柚逐颗“诊病”,口传手教产果绝招。第五年后蜜柚每颗挂果70个,最大的每个3公斤,亩产1250公斤,收入达3万多元。消息不胫而走,激起了农场难民的求知热、科技热,也激活了农场管理层的新思路,相继举办了培训班为难民传经送宝。有的农场还设立科学种田成果奖,授予丰产户、增收户物质奖和精神奖。 [BR]  [BR]     各个华侨农场涌现出大批养猪、养兔、养鱼等大户,种植柑橘、柚子、香蕉、菠萝等“大王”。奋勇华侨农场越南难民姚水姑是橡胶大王,1997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光明华侨农场难民陈木养则另辟蹊径,学的是皮革制品加工,在农场办起加工厂。由于工艺好,欧洲、日本地知名厂家都找他合作,在深圳享有“皮具王子”的美誉,不久当选为深圳市青联常委。

8

主题

3

回帖

268

积分

高中生

积分
268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管理员代为删除《系列报道(二)“ 难侨妈妈”许丽华》,因多上传了一份,重叠了,谢谢!

692

主题

1104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店长

积分
52957
QQ
发表于 2009-4-4 12: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BR]搞定,辛苦啦 [BR]好长啊~~~
571533.com茶店装修工

138

主题

1381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老顽童

积分
91734
QQ
发表于 2009-4-4 21: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繼續支持,[EM280]
人生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简易系列插件|PLY系列插件|兴隆网 ( 粤ICP备16044929号-1 )

GMT+8, 2024-5-31 19:50 , Processed in 0.0738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