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32|回复: 6

1960年代,2000印尼归侨安家落户兴隆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2274

回帖

17万

积分

管理员

小掌柜

积分
171156
QQ
发表于 2009-9-22 11: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BR]      这张李志昭的摄影作品,发表在1960年6月的《广东画报》上。图片说明这样写道:归侨林建祥是个画师,他一搬进新居,就兴奋地把自己在印度尼西亚画好的毛主席像,布置在最显眼的地方。 [BR]  画面中,林建祥的新居并不大,但毛主席的画像,则在墙上占据着显要位置。林建祥表情兴奋,绽开的笑容,把喜悦挂在脸上。 [BR]  房子是政府提供的,虽然并不宽敞,但归侨的心里却敞亮很多。林建祥一家人喜洋洋的表现,正是49年前大批印尼华侨回到祖国后喜悦心情的真实写照。 [BR]  小男孩不就是我吗?[U][/U] [BR]  资料显示,从1951年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大批东南亚华侨归国,华侨农场便应运而生。位于海南万宁市的兴隆地区,先后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3000多人。他们在这个原本荒凉的地方,开垦种植热带农作物,建设了兴隆华侨农场。 [BR]  其中的1960年,有2000多印尼华侨回到祖国,被安置在兴隆。林建祥,就是归侨中的一个。当年,林建祥带着爱人和9个孩子,辗转来到兴隆。 [BR]  林志达,也就是照片里坐在正中间的小男孩,是林建祥9个孩子中最小的。 [BR]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带着这张照片,在兴隆华侨农场场部门口的一个杂货店里,找到今年已53岁的林志达。 [BR]  “照片中正在挂图画的这个人,是你爸爸吗?” [BR]  “没错,是我爸爸。” [BR]  “这2个女孩是谁?” [BR]  “是我姐姐。” [BR]  “那这个小男孩呢?” [BR]  “不知道,可能是我哥哥吧?”林志达说。 [BR]  “那你是哪年生的?”“1956年。哦,对了,这个不就是我吗?1960年,我正好4岁啊!”林志达忽然悟出来,画面中那个小男孩,正是他自己。 [BR]  林志达说,他的父母都在10多年前去世了。如今大哥和大姐也不在人世,在兴隆华侨农场32队,还住着他的3个哥哥林志勇、林志超和林志猛。 [BR]      归侨作画诉衷肠 [U][/U] [BR]  9月5日上午,记者又来到林志勇的家。林志勇今年74岁,与爱人陈维英住在华侨农场32队的一栋2层楼房。他们当年一起回国,第二年就在兴隆结了婚。 [BR]  林志勇和陈维英一起回忆道,回国前,他们这些华侨住在印尼万隆附近的小镇“芝玛墟”,大家做些小生意,生活还过得去。但排华事件发生后,大家觉得没有了安全感。正在慌乱之际,有人组织他们一起转移,先是转到雅加达,然后再坐上中国政府租的“大宝康”和“美上美”号两艘货轮,开始返国。 [BR]  林志勇说,爸爸在印尼时就爱画画,有时候还画画卖点钱。要回国了,爸爸将毛主席画像仔细包裹好,一路上细心照料。回国后,刚一分到住房,马上就拿出画像挂出来,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没想到,这个场景被摄影师及时抓拍到了。 [BR]  照片发表后,摄影师还寄来了照片和文章。父亲和一家人都很高兴和自豪,并保存着那份《广东画报》许多年。 [BR]  “文革”期间,许多华侨遭到不公正待遇,林建祥也未能幸免。他的毛主席画像和其他物件,都被抄家者抄走了,再也没有下落。 [BR]  如今,林志勇和弟弟林志超家里的墙上,仍然习惯地挂着毛主席的画像,不过那是后来买的。林志超的儿子林青山,继承了爷爷的爱好,也爱画画,并同样把作品挂在墙上。 [BR]  1960年的印尼归侨,是兴隆不同年代归侨中颇有代表性的一批。 [BR]  著名归侨画家张彤云,曾根据这一题材创作了油画《祖国》,表达出爱国华侨们心向祖国的情怀。她曾在一次记者采访中回忆道,当时一位跛腿中年人,引起她的好奇和注意。他是七个孩子的父亲,由于印尼当局排华,他的土地及小店被没收,断了生活来源,妻子病死。正当他走投无路时,祖国派去了接侨船。面对政府无偿赠送的八套衣服、八套被褥,他激动得直流泪。 [BR]  归国后的酸甜苦辣[U][/U] [BR]  一批接一批的归侨,先后来到兴隆农场。他们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曾经瘴疠横行的地方,开荒种植。他们以极高的爱国热情,以战天斗地的无畏精神,历尽艰辛,先后开辟出大片橡胶园、咖啡园、热带果园等。 [BR]  196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来兴隆华侨农场视察。他在题诗中说: [BR]  去国迢迢作客佣,归来重作主人翁。 [BR]  卧薪尝胆同舟乐,自力更生创业雄。 [BR]  多种经营齐并举,一年垦辟一兴隆。 [BR]  太阳河畔歌声发,物内桃园在此中。 [BR]  郭沫若的诗句,很好地表达了兴隆农场当时的情况。 [BR]  后来,兴隆开发出的温泉旅游区及热带植物园,更是闻名遐迩。 [BR]  林志勇说,父亲带他们一家人回来时,政府分配给他家的,是一间28平方米的砖瓦房。尽管很小,但还有许多人住的是茅草屋,他们已经被特殊照顾,算是幸运的。归侨中的老人,也得到很好照顾。不过,随后的大开荒,却实在是艰苦。 [BR]  “我们这些在外面做生意的人,哪里拿过锄头啊!”林志勇说,真是辛苦得受不了。但大家还是硬挺着,坚持下来。等开荒生产走上正规,日子好过一些。 [BR]但“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许多归侨都被扣上“特务”、“国民党的残渣余孽”等帽子,遭到批斗和游街。 [BR]  “我家就在半夜被抄家,爸爸被揪出去游街,还被关了好几个月。”林志勇说,那时农场分成三派,两派对立,一派中立,武斗也很厉害。有的归侨受不了,又跑到香港去了。 [BR]  兵团时期,武斗才被遏制,林建祥和一些人被平反,恢复工作。现在,当初与林建祥一起回来的老归侨,大都不在人世。只剩下一人还在农场,但已经90多岁,不谙世事了。 [BR]  林志勇说,第一代归侨,确实经历了太多的人间冷暖,酸甜苦辣。改革开放后,他们这些归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才真正过上平安幸福的好日子。 [BR]  兴隆农场今非昔比 [BR]  兴隆华侨农场,是1951年9月为安置第一批马来西亚归侨而创办的,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6个华侨农场之一。 [BR]  1951年10月11日,广东省委派3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迫害的马来西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1952年9月1日,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成立。1955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性质是国营农场性质”的决定。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将农庄改制为国营农场。1958年9月,农场改制为“兴隆人民公社”,地域包括南桥、南林、东和、牛漏等周边场乡。 [BR]  1959年6月,恢复“国营华侨农场”。1960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兴隆农场改编为“二师八团”。同年,2000多名印尼归侨加入兴隆建设队伍。上世纪70年代末,5000多名越南难侨回到祖国。 [BR]  1985年以前,兴隆华侨农场同全国86个华侨农场一样,均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东省侨务部门管理,属中央级华侨企业,享有县团级建制。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归属海南省侨务办公室管理。2007年后,华侨农场归属万宁市管理。 [BR]  改革开放后,这里独特的温泉、咖啡资源和绮丽风光,以及东南亚文化风情,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 [BR]  印尼归侨郑文泰先生,1960年代曾在这里创业,后移居香港经商。他投资上亿元兴建的兴隆热带花园,已成为海南著名的旅游景点,还被中国侨联命名为全国侨联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归侨侨眷创办的东南亚风情园、兴隆温泉旅游度假城等也办得红红火火,每天都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 [BR]  兴隆人说一种奇妙的语言,既不是海南话,也不是客家话,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兴隆普通话”。现在的兴隆话里还留有很多东南亚词汇,比如把咖啡叫锅比,把市场叫巴萨。 [BR]  印尼归侨们,还喜欢穿着那种具有浓郁印尼风情的服装,男式的叫“峇蒂”(Batik),女式的叫“纱笼”(Sarong)。 [BR]  多年来,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都曾视察过兴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实施,使这里的归侨及其子弟,享受到更多的权益。如今的兴隆华侨农场,在改革的路上,正朝现代企业转变。
欢迎光临我的淘宝美国代购小店 http://shop34675660.taobao.com/
jmbb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0-5 02: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8

主题

1381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老顽童

积分
91734
QQ
发表于 2009-9-23 20: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BR]文章反映的是興隆農場發展的一個縮影,值得令人回味,如今開荒者們已經成了老人,他們種下的樹木已成林,護佑著後輩的成長,看後感慨。 [BR]印尼归侨郑文泰先生,1960年代曾在这里创业,后移居香港经商。這裡的表述有些不夠恰當,1960年代應該為六十年代,因郑文泰先生是歸僑知青,也就是在六十年代才有知青,所以表述有些不夠恰當。
人生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

主题

113

回帖

2128

积分

硕士

积分
2128
发表于 2009-9-24 2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也是60年从印尼回到兴隆。据说在海上行驶了七八天,八月的南中国海,风平浪静,没遇上台风。刚到海口,二表姐出生了,整船人就她一个没能享受“归侨”待遇。

138

主题

1381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老顽童

积分
91734
QQ
发表于 2009-9-24 2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船人就她一个没能享受“归侨”待遇。哈哈我弟來到興隆后就出生,所以也沒有享受“归侨”待遇。
人生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66

主题

2274

回帖

17万

积分

管理员

小掌柜

积分
1711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2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爸也是60年从印尼回来的,说不定都是一条船上的,呵呵
欢迎光临我的淘宝美国代购小店 http://shop34675660.taobao.com/

6

主题

220

回帖

3601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3601
QQ
发表于 2009-9-25 1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兴隆人应该很多是一条船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简易系列插件|PLY系列插件|兴隆网 ( 粤ICP备16044929号-1 )

GMT+8, 2024-6-3 06:46 , Processed in 0.0624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